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美日媒体惊呼:中国不仅仅有DeepSeek

  • 资讯
  • 2025-02-10 11:02:06
  • 20

美媒:中国生物技术领域也在迎来 "DeepSeek 时刻 "

据新华社报道,美国《华尔街 * 日报》播客 7 日在一期节目中说,中国生物技术领域近来发展迅猛,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等特点,这与人工智能领域近来备受关注的 "DeepSeek 时刻 " 相似。

节目援引生物医药行业研究机构 DealForma 的数据说,2020 年,在价值 5000 万美元或以上的医药行业交易中,涉及中国的比例还不到 5%;而这个比例在 2024 年已经上升到近 30%。

节目预测,十年后美国市场上的许多药物可能都会来自中国实验室。这与多方面因素有关,例如中国现在拥有越来越多的顶尖科学家、非常多的训练有素的化学等行业从业人员、相对较低的研发成本。

生物医药技术(资料图)

另一重要原因是," 中国政府重视和大力支持生物医药行业发展 ",在临床试验、药物上市等方面的审批效率都更高,这使得中国企业能够更快地开展临床试验,所费成本也更低。

节目说,中国相关企业正在研发的重点药物包括癌症和肥胖症治疗药物等。这些药物并不一定比美国同类企业的研发成果更具创新性,但胜在高效率和低成本,这与人工智能领域的中国企业深度求索(DeepSeek)发展模式相似。

节目认为,中国生物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受到一些国际大型医药公司的欢迎,因为与其投入巨资在美国或欧洲收购从事医药研发的中小企业,不如到中国寻找机会。" 相关企业已经开始认识到这种机会,我们将会看到更多的类似交易。"

日媒:中国不仅仅有 DeepSeek

据 " 日经 · 中文网 " 报道,中国人工智能初创企业不断涌现。以发布低成本、高性能生成式 AI 的深度求索(DeepSeek)为首,月之暗面(Moonshot AI)、百川智能(Baichuan AI)等企业的实力正在壮大。大型互联网企业的资金以及学术机构的人才为 " 中国 AI" 的成长提供了支撑,此前以美国企业为中心的性能竞争迎来新局面。

文章特别举例,1 月 20 日晚,在距离 DeepSeek 发布 R1 大模型后仅仅两小时,月之暗面也发布其开发的 "Kimi k1.5",在全球 AI 工程师中引发热议。按照月之暗面的说法,Kimi k1.5 的推理能力超过了美国 Anthropic 的 "Claude 3.5 Sonnet",性能与美国 OpenAI 在 2024 年 9 月发布的新模型 "OpenAI o1" 相当。

月之暗面官网截图

报道称,除月之暗面外,2019 年成立的智谱 AI(Zhipu AI)、2021 年成立的 MiniMAX,以及 2023 年成立的百川智能(Baichuan AI)等,也都成为竞相开发 AI 模型的 " 独角兽 " 企业。

除此之外,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等从事 AI 研究的学术机构成为人才供应源,也推动了 AI 初创企业的成长。

《日本经济新闻》对 AI 三大顶级学会的被采纳论文的调查结果显示,在 2024 年作者人数排行榜上排名前 100 的机构中,中国机构占 31 家,仅次于 37 家的美国。

日 · 经中文网报道截图

通过该调查可以看到,DeepSeek 创始人梁文锋的母校——浙江大学被采纳的 AI 顶尖论文的作者人数,从 2020 年的 34 人猛增至 2024 年的 906 人。排名从第 89 位上升到了第 6 位。

文章最后总结,"DeepSeek 冲击 " 表明中国在国家层面推进的 AI 战略正在取得成果。如果未来初创企业继续增加并参与到性能竞争之中,美国在 AI 领域的优势可能会受到挑战。

来源丨综合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