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代周报
编者按:春节,中国人心中最传统、最具仪式感的节日。这是一场从异乡到故乡的归来,是小城里升腾起的烟火气,也是一场流动的消费盛宴。值此春节之际,时代周报、时代财经联合推出《小城大年》系列报道,关注春节经济和时代变迁下的点滴。
一款火爆全球的现象级大单品进入下沉市场需要多久?小城市的人又是否能够接受靠打针减肥、降糖?
截至目前,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两大明星产品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已经登陆中国市场,并逐步向中小城市下沉。时代财经1月21日从美团获得的一组数据显示,GLP-1热潮正从一线城市拓展至下沉市场,在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的用户画像中,“小镇青年”占比升至两成,三四线以下城市购买者占比达22%。
不只是“小镇青年”,身高173cm,体重190斤,将近花甲之年的王立(化名)也被肥胖所困扰。于他而言,出门买衣服特别困难,在商场中也很难找到合适的码数。
王立是一名医生,在中部一座十八线小城生活。由于日常非常忙碌,他根本无暇锻炼身体。“单纯的运动减肥见效慢,我这个体重基数很难承担高强度的锻炼,这对身体的负担非常重。”王立告诉时代财经,一直以来,肥胖的问题以及肥胖可能带来的并发症影响着他和他的家人,因此当司美格鲁肽在中国市场大火后,他在家人的建议下选择了靠药减肥。
不过,尽管被贴以减肥“神药”的标签,但并非所有人都对这类型的药物有所了解,尤其是在小城市,除了价格被炒得火热,人们对药物的有效性和副作用评价也趋于极端。
即使是从事医药行业相关工作的人士对此也一知半解。一位东北药代告诉时代财经,“听说这类药物本身是降糖的,但后面又获批用于减肥。我对这种药品了解也不是特别多,此前有一段时间经常听说身边有人用这个药物来减肥,价格也被炒起来了。但感觉就火了一段时间,慢慢地讨论就变淡了。”
十八线小城居民打上减肥针:一边用药,一边担忧
受经济条件、医疗水平及信息差等因素影响,一款火爆的药物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被小城市的人知悉、了解。
GLP-1,即胰高血糖素样肽-1,是一种由人胰高血糖素基因编码,并由肠道L细胞分泌的肽类激素,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并抑制食欲,延缓胃内容物排空等。一开始,大部分GLP-1类药物瞄准的是成人2型糖尿病,但真正让GLP-1类药物在全球范围内“出圈”的,是其在减肥方面的优异疗效。
司美格鲁肽是GLP-1领域内最为重量级的大单品之一,目前在中国市场已经获批并商业化上市的包括糖尿病版司美格鲁肽(商品名:诺和泰)、口服降糖版司美格鲁肽片(商品名:诺和忻),以及减重版司美格鲁肽(商品名:诺和盈)。早期,这一药物主要在医药圈、金融圈等圈层流传,这类人群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但因工作繁忙更希望能快速瘦身,不妨碍工作。
如今,司美格鲁肽等药物正逐步走向下沉市场。
时代财经检索发现,在多个非一线城市,减重版司美格鲁肽已经到货。其中,安徽合肥某民营医院在其官方公众号表示,“本院已有减重版司美格鲁肽,且首针已经开打,目前已有多位预约客户经过诊断开始首针注射。”减重版司美格鲁肽于去年11月正式在华商业化上市。在电商平台上,1.5ml(0.68mg*1)的减重版司美格鲁肽售价在1300元左右。
多位受访的北方非一线城市医生告诉时代财经,他们身边使用司美格鲁肽的人,有人为了减肥、有人为了降糖。此前,患者多使用利拉鲁肽降糖或者减肥,但在司美格鲁肽出现后,因其半衰期较长,也是周制剂,患者的依从性更强,所以很多人经过医生推荐会改用这一药物降糖或减肥。
正在使用或者曾经使用过司美格鲁肽减肥、降糖的多位受访者也告诉时代财经,生活在十八线小城的他们之所以知道这个药物,是因为子女或者亲朋好友在一线城市工作,并从事医药相关行业,也因此成为最早一批接触该药物的人。
在使用司美格鲁肽之前,王立曾尝试过各种各样的减肥方式,但因为年龄、时间和身体状况等原因,最终都放弃了。
“我家人和我自己有强烈的意愿减肥,我自己也是医生,对于药物减肥的接受程度也比较高,因此就尝试使用司美格鲁肽。我前前后后零散的时间算下来约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总计注射了大针剂司美格鲁肽约3~4支左右,体重也从190斤减重至170斤左右,因为体重基数大,注射后也不爱喝酒了,年纪大了吃得也比较少,因此几乎没有反弹。”王立对时代财经解释道,减到170斤左右,对他的腿部压力减轻了不少,他选择了停针。一方面,他在自主依靠饮食控制体重,另一方面,他认为长期使用还是会有影响。
家在东北的刘梦(化名)告诉时代财经,她是二型糖尿病,一直以来都在口服二甲双胍和列净类药物。此前,在北京看病时接触到GLP-1药物可以降糖,一周一次,相对来说比口服药更方便,血糖也更稳定,经过多方咨询,也相信医生的判断,就开始用司美降糖,目前仍在使用。
用药之后效果比较显著,亲朋好友也会来询问怎么做才能控制血糖或减肥。王立告诉时代财经,“我不会特别建议大家去打某种药物减肥,最好还是去内分泌科看一看具体是什么情况,了解清楚这一个药物对个体是否有效果和其他的副反应。”
GLP-1产品竞争升温,下沉市场或成新战场
目前,已经上市的GLP-1产品正在紧锣密鼓地布局中国市场。今年1月,诺和诺德对外宣布,口服降糖版司美格鲁肽片正式在中国全面商业化上市。时代财经检索多个线上购物平台发现,该药物目前已有现货,可以凭处方购买。
同月,礼来中国也对外宣布,替尔泊肽注射液(商品名:穆峰达)正式在华上市,同时覆盖降糖和减重两项适应症,以上适应症分别于2024年5月和7月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2024年12月底,该明星减重/降糖药物已经在美团限时首发开售。接近美团人士向时代财经透露,首发当晚3秒售罄,预约量日环比超三倍,目前供给逐步跟上需求,从2024年12月25日起已经可以全天购买。
诺和诺德的财务数据显示,司美格鲁肽销售额持续狂飙。2024年前三季度,司美格鲁肽实现总销售额1412.13亿丹麦克朗(折合约为203亿美元);礼来近日发布的2024年全年业绩预期及2025年业绩指引显示,其中糖尿病版替尔泊肽(商品名:Mounjaro)的第四季度营收预计约为35亿美元;减重版替尔泊肽(商品名:Zepbound)第四季度营收预计约为19亿美元。目前,上述两款产品在中国市场获批的适应症已基本与全球同步,但部分药品在中国市场商业化上市不足数月,两家企业也均暂未公布两款产品在中国市场各地区的销售分布情况及额度。
另据时代财经不完全统计,自2005年第一款GLP-1受体激动剂药物艾塞那肽上市以来,全球已有超10款GLP-1受体激动剂及复方制剂产品上市。在国内批准上市的药物包括贝那鲁肽、艾塞那肽、利司那肽、利拉鲁肽、艾塞那肽微球、度拉糖肽、聚乙二醇洛塞鲁肽、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等。其中,国内目前获批减肥适应症的GLP-1仅有四款,分别是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礼来的替尔泊肽、仁会生物的贝那鲁肽和的利拉鲁肽。
2024年10月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印发的《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指出,近年来,我国超重和肥胖人群的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按照我国标准,中国成年人(≥18岁)超重率为34.3%,肥胖症患病率为16.4%。
在此背景下,中国企业们也瞄准了这一赛道,试图从中分得一杯羹。彭博行业研究指出,全球超过90家的药企涉足减重市场,最少有120种相关药物处于临床阶段。约30%为中资药企,占到研发管线资产(处于I期或更晚阶段)的25%左右,绝大多数是基于GLP-1的治疗方案。
身处销售一线的人早已闻风而动。时代财经从某代约疫苗、针剂、筛查、体检的平台上观察到,原先负责HPV(人乳头瘤病毒)疫苗的中介已经转而通过微信社群、朋友圈向市场推广“减肥针”——国产GLP-1产品贝那鲁肽(商品名:菲塑美)。
在这个GLP-1产品遍地开花的时代,无论是一线城市,还是十八线小城,似乎没人能拒绝“躺瘦”的诱惑。只要药物有效性、安全性能够保证,总有人愿意为此买单。而庞大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吸引一波又一波的企业入局,对他们来说,这场下沉市场的争夺战才刚刚开始。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