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部地图技术审查中心/供图 周靖宇/制图
近日,长三角三省一市(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的地方“两会”相继闭幕。作为观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窗口,地方“两会”释放出的关键信息,勾勒出2025年沪苏浙皖发展的“路线图”。
一方面,提振消费、扩大内需成为三省一市共同的战略重点,被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各地将全力挖掘内需潜力,进一步扩大消费增量,并在扩量与提质上实现并举,推动消费市场迈向更高层次。另一方面,制造业根基和科创资源是长三角地区发展的重要禀赋,新的一年沪苏浙皖纷纷锚定产业集群高端化、国内领先乃至世界级等发展目标,致力于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此外,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已从“硬联通”迈向“软连接”,三省一市将各有侧重、协同共进,为区域一体化发展探索更多创新成果。
激活消费“引擎”
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置于今年重点任务首位。今年沪苏浙皖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提振消费的部署着墨颇多,并将激活消费、扩大内需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作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上海将大力提振消费置于2025年重点工作的首要位置。上海明确,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其中提到落实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积极促进商品消费,更加注重推进服务消费扩容升级。在消费形态上,上海提出发展首发经济、银发经济、新型消费、汽车消费、绿色消费、免退税经济等。
浙江明确,切实增强消费促发展基础性作用,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以上。其中提到,扩大生活性服务消费,挖掘餐饮住宿、家政服务、养老托幼等基础型消费。江苏提出提升“苏新消费”活动品牌影响力。安徽也定下了一系列目标,包括培育皖美消费新场景100个、建设特色产业带直播电商基地10个以上、引进全国首店、省市首店200个以上等。
上海华夏经济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孔雪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可以看出,今年沪苏浙皖对新兴消费形式更加重视,竭力从需求端和供给端共同发力打造新消费场景,并重视传统消费与现代数字经济相结合,谷子经济、潮玩IP、首发经济等新形态不断涌现。此外,各地也强调挖掘内需潜力实现消费增量,强调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提升专业化产品和个性化服务等;同时,一些地区也不断提升入境人士的消费便利度,发展免退税经济打造更加开放的国际消费市场。
升级优势产业
近期,以宇树科技、深度求索等人工智能企业为代表的杭州“六小龙”出圈,引起了海内外的高度关注,被外界称为“神秘的东方力量”。实际上,长三角地区凭借其深厚的工业根基与丰富的科研创新资源,已成为我国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长三角三省一市均对地方优势产业和重点产业链提出了新的目标,通过“一业一策”、重点项目攻关等方式,全力推动产业集群向高端化、世界级等方向迈进。
作为全国数字经济的先行者与领跑者,浙江提出,今年要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6.5%以上,争创新一轮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支持杭州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同时,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一业一策”支持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产业发展,提升智能物联、集成电路、高端软件等产业集群建设水平,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7.5%。
江苏要求,重点打造智能电网、工程机械等10条具有国际优势,生物药、集成电路等10条具有全国优势,飞机配套等具有发展潜力的重点产业链。
上海明确着眼产业高端化,深入实施三大先导产业新一轮“上海方案”,优化集成电路产业空间布局,全链条加速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高地建设。
安徽提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建设世界级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集群,实施新一代光储等创新攻关项目30个以上;同时,加快建设世界级新能源汽车集群和世界级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集群。
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智库中心主任、上海华夏经济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李清娟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数字经济、现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长三角区域发展的重点方向。在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沪苏浙皖聚力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有望提升产业链在全球的话语权。建议三省一市通过加强协同联动、优势互补,增强区域整体运作能力,为产业发展注入长期且稳定的增长动力。
一体化已升级
2025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第七年。近年来,长三角三省一市以项目化、清单式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实施,不断实现要素聚合、携手并进,一体化发展越来越“可观可感”。从沪苏浙皖的政府工作报告来看,新的一年,三省一市将各有侧重地探索区域一体化,有望谋划、创新更多重大平台、重大项目、重要制度。
上海明确,推进基础研究、市场一体化、区域物流、生态环保、政务服务等重点合作事项,实施上海大都市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大力提升G60科创走廊、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等平台能级,强化跨区域协同发展。深入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制度创新,深化落实改革授权事项,加快方厅水院、上海示范区线等项目建设。
浙江将加强省际基础设施“硬联通、软衔接”,深化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推动“轨道上的长三角”、数字长三角等重点领域合作取得新进展。
江苏提出,更好联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快沿江特色先行段示范段建设,强化与京津冀地区、粤港澳大湾区等战略对接。
安徽提到主动对接上海“五个中心”建设、推动专项信用报告等区域互认等事项。
孔雪表示,长三角一体化已从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提升到制度规则层面的软连接。当下的一体化,不仅仅是围绕高铁网、城市轨道交通等进行,更是在制度的引导下,通过信息、技术、市场等方面的紧密联系,形成区域内各产业间的协同创新与资源共享。这不仅提升了区域整体经济效益,也增强了各城市之间的协同发展能力。
“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合作,将是未来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任务。未来,沪苏浙皖将在数据共享、资源整合等方面实现高效协同,通过联合研发、新产品孵化等方式,将各自的优势转化为整体的竞争力。”孔雪说。
有话要说...